(案例14) 背景材料: 某城市地铁画站基坑长214m,宽12m,开挖深度15.2m。基坑土质自上而下依次为回填土、亚黏土、粉土、细中砂层,地下水包括滞水和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在地表以下13.6m。基坑采用Ф800@1200㎜钻孔护坡桩,槽内横向支撑为3道Ф600钢管支撑,由护坡桩墙、工字钢围檩和钢管撑组成支护体系。基坑南侧有Ф400上水管线距槽壁3~4m,北侧距槽壁8.6m有多层楼房等建筑物。 1、 施工前测量人员在复测车站西北出入口转弯点位置时,发现有0.3m的轴线差距,项目经理部认为偏差较大,仅通报现场监理单位和业主代表,即开始施工。 2、 为保证施工期间槽壁的稳定,项目经理部对基坑的地表下沉、桩顶位移、钢支撑应力测试项目安排了量测。 3、 项目经理部针对明挖基坑的施工,确定把基坑支护结构安全作为重点控制部位,制定了紧急安全预案。 4、 基坑支撑方案是每层挖土至围檩(圈梁)以下1.0m,即开始进行支撑。现场因采用挖土机,自卸翻斗车挖动土方,每道支撑均滞后挖土一段距离。 问题: 1、 出入口通道转弯点是否为工程控制点?工程控制点的校核应如何处理? 2、 明挖基坑的监测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将应补充的项目补上。 3、 项目经理部安全控制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简述项目安全控制的三个重点内容。 4、 钢支撑支护滞后对墙体变形有何影响?请简述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 答案: 1、是工程控制点,工程控制点依据设计文件、交底记录、设计技术交底进行复测,当发现问题目时,应与设计者协商处理,并应形成记录。 2、不全面,缺少地下管线监测、邻近楼房建筑物监测。 3、不正确,项目安全控制是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项目经理部安全控制的三个重点内容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项目经理部应对其有针对性的控制。 4、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支撑时,桩顶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当顶部支撑后,下部支撑若不及时将会造成墙体腹部向基坑内突出。 挡土墙的应力传递的路径是:围护墙围檩(圈梁) 支撑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