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教育:考研政治真题心解之----2007年选择题

全国等级考试资料网 2019-04-09 13:48:58 181

--------摘自文都教育徐之明老师的《2009年政治理论近年真题心解》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选用王安石辑南朝人诗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作命题材料,诗句上句静中有动意,下句动中有静意,动静相映成趣,揭示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应选 B。

【必背考点】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及其辩证关系。

【应试对策】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部分的重要考点,最近两年更是连续命题,且均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中应适当注意。

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2.答案:C

【思路剖析】本题考查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只要考生掌握两者概念,不看材料也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不可能性则是指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实现的条件和根据,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故应选 C。D项“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是用来区分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

【必背考点】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对可能性各种复杂情况的区分。

【应试对策】可能性的各种复杂情况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这几点在记忆时比较容易混淆,考生要注意区分。

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3.答案:D

【思路剖析】马克思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选 D。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应试对策】本题属于记忆性试题,如果考生对相关原理进行了扎实的复习、准确的记忆,解答时自然手到擒来。

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意识相对独立性有三种表现: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列宁这句话表明对奴隶这一社会存在不同的人认识不同,有的是先进的认识,有的是落后的认识,体现了不同步性。应选 B。

【必背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应试对策】意识的产生、本质、能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是本部分的命题重点,从 1997年至今,命题已接近20次,是理所当然的命题重点,虽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但不排除出分析题的可能,考生要引起高度重视。

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5.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考查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充当其它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发展历程看,许多商品都充当过等价物;货币的特点在于“固定”和“一般”。

【必背考点】货币的本质。

【应试对策】货币的本质是命题重点,考生对重要的概念和论断,应当精细地推敲,方法是把其中的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弄清楚。

6.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A.形成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

B.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

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

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6.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是疑问题。根据学术的观点,按照题干所给出的条件,不能够得出 B这个答案。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好坏状况相联系的地租。衡量土地的好坏可以用不同的坐标。使用空间的坐标去衡量,同一时间不同的土地,因为其好坏状况不同。所缴纳的地租多少不等,即所谓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使用纵向的坐标得出的范畴,是同一土地、不同年份由于其好坏状况不同,所缴纳的地租多少不等。就一般而论,不论绝对地租还是级差地租,都是资本家和地主争夺的对象。只有给定了如下两个限定条件,才能锁定级差地租Ⅱ为争夺的对象:其一,资本家在承租期内改良了土地,使其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同一土地的好坏状况出现了差别;其二,在旧合同到期、资本家和地主针对这块土地签定新的承租合同时。

【必背考点】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应试对策】资本主义地租既是难点也是考点。要求在熟练记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确切地搞清楚其含义。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

7.答案:B

【思路剖析】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它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中重要特征之一是它同时具备资本和商品的属性,是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但在题干和题支的设定上,做出了让考生不大适应的“颠倒”安排。

【必背考点】借贷资本的特点

【应试对策】本题属于记忆性题目的变例,在熟练背诵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当掌握记忆型题目的命制规则。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8.答案:C

【思路剖析】 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故选C。

【必背考点】党的历届重大会议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应试对策】要熟记并正确区分党的历届重大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这些内容与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及其内容一样,命题几率都非常高且极易混淆,但如果能正确区分、准确记忆,这类题目又是最容易拿分的,考生要高度重视。

9.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答案:A

【思路剖析】 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发言中,强调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D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年同名著作中提出来的。B、C两项均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著名论断,只能选A。

【必背考点】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及其提出时间,理解党的重大会议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应试对策】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及其提出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考生要熟记这些论断提出的时间、地点、出处及其重要意义,记住了这些,这类题目即可迎刃而解。

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10.答案:A

【思路剖析】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对抗性的敌我矛盾。故选A。

【必背考点】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毛泽东的重要论断。

【应试对策】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及其内容几乎每年的试题都有涉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考生一定要重视,记熟记牢。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1.答案:D

【思路剖析】本题可以算是形势与政策国内时事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结合题。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故选 D。

【必背考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试对策】《形势与政策》部分经常会有一些新的观点和提法提出,并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相结合共同命题,考生不仅要熟记辅导书上的内容,而且要关注时政要闻,及时补充这方面的信息,了解相关新提法新观点。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D.爱国主义

12.答案:A

【思路剖析】本题曾在 2002年考过,今年拿回来重新考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B项“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C项“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故选A。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应试对策】近年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的重大方针是命题的重点,对其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提法,考生要引起足够重视。

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参政权、议政权

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

D.选举权、被选举权

13.答案:C

【思路剖析】本题考查的是 2007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增考点“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将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障和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作为根本任务,并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故选C。

【必背考点】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应试对策】要结合一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做法进行理解。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14.答案:C

【思路剖析】本题属识记型形势与政策题,延续了以往形势与政策命题的重要规律即党代会决议报告内容必考,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故选 C。

【必背考点】《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关键性内容。

【应试对策】结合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对《决定》内容尽可能全面完整的掌握。

15.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答案:A

【思路剖析】本题属识记型形势与政策题,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选 A。

【必背考点】《胡锦涛在学习 <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的重要内容。

【应试对策】熟记讲话中的重要内容,并尽可能多的将这些内容自主命题对自己进行测试。

16.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这表明

A.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16.答案:D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理解型题目,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背诵。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故 A不正确;“国家年”活动是深化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不是改变,所以B项不正确;“国家年”双方交往与合作的一种形式,不是“主线”,所以C 不对;D项符合题干的含义。

【必背考点】中俄关系及其新的发展。

【应试对策】本题不仅要熟记相关的时政知识,而且要求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这是近年来选择题的一个重要命题趋势,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多项选择题: 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7.答案:A、D

【思路剖析】龙的各个部位都酷似其他各种动物这一事实,说明龙的形象不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它是来自于客观现实世界并经过人脑加工塑造出来的。所以 A正确。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反映,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但这种歪曲或虚幻的主观映像(如鬼神观念)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是不是对存在的反映,而在于前者的反映是近似真实的,后者的反映则是歪曲或虚幻的。因此,B、C不对,D正确、故本题应选A、D。

【必背考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应试对策】意识的本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唯物论的基础,也是常考点,考生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和把握。

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8.答案:A、B、D

【思路剖析】本题选用材料是生活实例,考查它的哲学启示。农民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是作为喜鹊的食物,留给喜鹊这些食物,是为了让喜鹊捕捉果树上的虫子,来保证来年柿子的丰收。这实际上是人们利用生物链这一客观联系为农业生产服务。 A、B、D均是符合这一意思的选项,C项本身表述有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但不能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因为自然没有能动性,不能利用人。

【必背考点】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规律的客观性;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应试对策】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三个知识点本身都非常重要,是历年的命题重点。本题利用引文的材料提出问题,考查考生对这三个知识点的综合理解,体现近年来政治理论试题的一种命题趋势。考生不仅要熟记相关概念、原理,而且要综合运用这些原理对材料中的事件进行分析。

1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19.答案:A、B、C、D

【思路剖析】本题以刘翔打破男子 110米栏跑世界纪录作哲学题命题材料颇有创意。科尔·杰克逊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里的“纪录”是一种限制,而破纪录是一种超越创新,它体现了实践主客体关系的实质就是一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本题应选A、B、C、D。

【必背考点】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过程性。

【应试对策】本题的考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唯物史观部分,题干引用材料正是用唯物史观评价事件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做具体的历史分析,各种社会事件都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

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20.答案:A、B、D

【思路剖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包含所有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我们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二是指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人”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而不是指哪个统治者等作为个体的个人。故选 A、B、D。

【必背考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应试对策】本题属于跨学科试题,但题目的难度并不大,只要熟记了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即可轻松应对。

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21.答案:B、D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供求关系、国家政策。所以 B、D两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应试对策】记忆型题目有一个考法,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中,只截取其中的一个局部来进行考查。例如本题,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四个,但只选择其中的两个来命制题目。这要求在背诵时,推演一下其题目命制的可能角度。

22.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

22.答案:A、D

【思路剖析】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的节省、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前两个因数与利润率是正向关系;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是反向关系;资本周转速度是影响年利润率的因素。因此,本题应选 A、D。

【必背考点】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应试对策】对记忆型的题目,应当尽可能精细地掌握。具体到本题,不仅要掌握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那些,而且要知道每一个因素对利润率具体有什么影响。

2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土地市场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D.劳动力市场

23.答案:A、C、D

【思路剖析】商品按照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分为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因此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因此,选 A、C、D。B项不是生产要素的内容,而是包含生产要素的范畴。

【必背考点】生产要素市场的含义和内容。

【应试对策】对一些概念,需要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层次。

24.G-W-G′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24.答案:A、D

【思路剖析】这是一道串联型的题目。但是按照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它成了一道错题。 G——W——G′是资本总公式和商业资本公式。:货币资本循环公式是(G—W…P…W′—G′),生产资本循环公式是(P…W′—G′·G—W …P),商品资本循环公式是(W′—G′·G—W …P …W′)。

【必背考点】资本的各个公式。

【应试对策】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会不时出现一些错题。命题的人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难免会犯错误。这也表明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确比较难。那么,面对这些错题,考生该怎么应对?我的建议是:一,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更正判卷的答案,避免损失;二,平时的学习还是要按照正确的知识进行学习;切忌去刻意适应错误、走火入魔。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5.答案:A、C

【思路剖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共建立过四条统一战线,分别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中只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为目标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包括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选 A、C。

【必背考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应试对策】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革命阶段里,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考生必须准确记住这些内容。

26.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是指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26.答案:B、C、D

【思路剖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的一篇重要著作《整顿党的作风》的重要内容。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故选 B、C、D。

【必背考点】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学风问题的主要内容。

【应试对策】熟记并掌握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及其主要内容。

27.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体包括

A.党内的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C.海外人士的监督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27.答案:A、B、D

【思路剖析】 1957年4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议的报告中专门讲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问题。他说,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应该特别警惕,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他指出,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因此,选A、B、D。

【必背考点】各时期党的建设,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应试对策】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报告中作了详细说明,考生要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2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28.答案:A、B、C、D

【思路剖析】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故A、B、C、D均符合题意要求。

【必背考点】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主要手段。

【应试对策】深入理解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意义,掌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主要手段。

29.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9.答案:A、C、D

【思路剖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坚持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就是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正确认识、理论和方针、政策逐步变成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制度,并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使之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有三个要点: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第三,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综上可知,本题应选 A、C、D。

【必背考点】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基本要点和重要意义。

【应试对策】准确掌握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基本要点及重大意义,了解新时期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0.答案:A、B、C

【思路剖析】本题内容出自 2005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此就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但D项不选,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一项内容,并不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因此,选A、B、C。

【必背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

【应试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2007年大纲的新增知识点,是“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考生要全面把握这个问题,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要求、措施等。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1.答案:A、B、C、D

【思路剖析】本题是记忆型题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应试对策】对重要文件里的重要论断,要重点把握。

32.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于

A.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

B.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32.答案:A、B、C、D

【思路剖析】本题属理解型题目,考查我国废止农业税的意义, BCD三个选项比较容易选择,比较麻烦的是A项。这里关键是要搞清楚“城乡税制统一”并非“城乡税制同一”。过去对农民单独征收农业税,是城乡关系不协调、不平等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对农民的一种制度歧视,是一种城乡二元化的税制格局。2006年1月1日废止农业税后,有利于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

【必背考点】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废止《农业税条例》的重大意义。

【应试对策】对热点问题,需要有广度和深度的掌握。

33.中非合作论坛是首脑外交的新形式。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和总理及非洲4国的总统和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参加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讲话;14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44个国家的88位部长参加了200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吸引了非洲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B.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

C.体现了平等观念

D.开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

33.答案:A、B、C、D

【思路剖析】本题是疑问题,题干和题支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严谨。按照所指定的答案看,实际上是按照南南合作的意义来进行组织的。如果按照题干中所要求的首脑外交的意义,则不能得出所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只有 D项比较符合题干的要求。

【必背考点】南南合作的意义。

【应试对策】对此类时事内容不仅要记忆,而且要理解。

--------摘自文都教育徐之明老师的《2009年政治理论近年真题心解》

相关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