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初试政治试题真题和解析

全国等级考试资料网 2019-04-09 13:50:06 198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B.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 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 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答案B

  2.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 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答案D

  3.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 200%     B. 50%     C. 100%      D. 20%
  答案A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 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B. 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 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答案C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A.改革创新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答案C

  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答案B

  7.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B.长期性与阶段性同意的动态发展过程
  C.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运动过程
  D.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答案B

  8. 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著。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D.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答案A

  9.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民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B

  10.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待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 宗教和思想文化   B. 教育和人才培养
  C. 军事和科学技术   D. 民主和政治制度
  答案C

  11.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军队合作、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A. 台儿庄战役            B. 长城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忻口会战
  答案D

  1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 “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B.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 “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 “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答案C

  13.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这表明
  A. 爱国主义是主观的、现实的    B.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C. 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 爱国主义是客观的、具体的
  答案B

  14. 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A. 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B. 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 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D

  15.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答案C

  16. 自2015年初开始,欧洲遭受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导致难民数量急剧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A.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疯狂驱逐当地民众
  B. 中东地区战乱,冲突和动荡加剧
  C. 美国等发达国家无力接受大量难民
  D. 欧盟在难民问题上没有形成共同的应对策略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iyi魅力的另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 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B. 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 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答案AC

  18. 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含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含着相同哲理的是:
  A.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ABD

  19. 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A. 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困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B. 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 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AB

  20. 29世纪80年代以米.随着冷战的结来,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 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B. 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 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答案ABD

  21.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土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A. 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B. 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C.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答案ACD

  22. 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 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改变
  B.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 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 参与国际竟争能力明显增强
  答案BCD

  23.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    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B.    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答案CD

  24.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2014年末,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 杜保政策兜底     B. 转移就业
  C. 易地搬迁         D. 产业扶持
  答案ABD

  25. 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召开主持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回应了公众对减征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B. 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 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CD

  26. 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统一战线作为一项党的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因为统一战线是
  A. 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C.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D. 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答案BCD

  27. 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A. 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B. 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 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 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答案ABC

  28.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量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
  A. 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
  B. 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D.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答案BCD

  29. 1992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A.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土义的本质区别
  B.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C.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案ABCD

  30.我国在建设社会上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己经形成之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A. 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B. 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 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 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答案ABCD

  31.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B.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D.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答案ABD

  32.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习近平就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D.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答案ABCD

  33.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除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入篮”的第五种货币.世界货币秩序16年来第-次发生改变。人民币“入篮”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
  A. 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B. 中国的经济地位得到国际认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C. 人民币短期内将成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水平最高的货币
  D. 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答案ABD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春时的讲话》(2015年2月11日)
  材料2: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摘自习近平《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
  材料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 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的,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的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哲学的高度来讲,“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行程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4月1日)
  (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
  (2)“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5分)

  【参考答案】
  (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本质上体现了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认识之每一次循环,推动着人类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实践与认识之所以多次反复,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实践与认识之所以无限发展,是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因而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不会终结。获得正确认识的关键: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十八大提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表明了人类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2)“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构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第一,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第二,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2月底,环保部相关部门公开约谈L市主要领导, 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个被约谈城市,L市的污染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全国关注。重压之下,L市对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对412家重点污染企业限期治理……铁腕治污立竿见影,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指标大幅下降。但环保风暴很快遇到了新的困境。L市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发展,招商时铺设了一些“绿色通道”,不少企业缺乏环评手续。此次屡次停产整顿、部分企业因无环评手续一时难以复产。企业关停后,工人失业又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渐成燃眉之势。环保风暴遇到现实和利益的严峻挑战。
  对于L市为治污痛下猛药,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微博)、光明网、环保部官网及不少地方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或发表评论,众多网友因为纷纷发声,且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A:用环境污染换来的经济发展,早晚的淘汰,重病需猛药,现在的天蓝水绿,多好啊!
  B:一个小地主的命,非要过比尔盖茨的生活,怎么可能!
  C:政府要达标,企业要生存,百姓要环境,非常难!......决心不等于蛮干,环保和经济的平衡点找不好,再好的决定也会变成二次伤害。
  D:休克式治霾太惊悚了。在如今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人为制造大面积失业和债务危机,简直是生态大跃进!
  E:铁腕治污力度值得赞赏,但有些问题可以讨论。意识到方向有问题,是急刹车,还是有个滑行过程?L市这次是狠狠踩了一脚刹车,车停了,但乘客人仰马翻,有的摔的很重,有的勉强站着,还不知能站多久。
  F:被关停企业满满的全是委屈,责任全部推给外界,以受害者姿态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只字不提。今天的L市,是很多历史欠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饿一个缩影,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
  ……
  一场空前的铁腕治污风暴,承受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时间,L市又因治污被推上风口浪尖,但L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直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艰苦的硬仗,用环保创造企业转型升级,让千万市民看到了山青水绿,享受着清洁的空气。9月16日,环保部解除L市大气污染问题挂牌督办。
  既让环境好转,又让经济同时得到发展,这可能是中国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后各地亟需作答的选择题。
  摘编自央视网(2015年7月3日)、新华网(2015年7月3日)、人民网(2015年7月6日、11月23日)
  (1)    从“铁腕治污”引发广泛讨论看,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6分)
  (2)“铁腕治污”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何启发?(4分)

  【参考答案】
  (1)从“铁腕治污”引发广泛讨论来看,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治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二,在经济发展中,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

  (2)“铁腕治污”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何启示?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态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涉及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要不断与时俱进。 坚持走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道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为核心,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坚持绿色发展。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史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仅隔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他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北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8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吧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

  【参考答案】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赶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和“建设”的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地方性政党转变为全国性政党,如何执政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近代以来,先进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结果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据此,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决策,保持党的先进性。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两个百年目标才能实现。实践发展证明,“党面临的新的考验仍未结束”。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检素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检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主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相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到:“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数给。”他还开到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的广泛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视侄辈为己出,对她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私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下的家规,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
  材料2: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剥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为什么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同样也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3分)
  (2)如何让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

  【参考答案】
  (1)为什么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现代社会有很大变化,但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没有变,人类的基本情感没有变,生命的延续、文脉的传承,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引导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和培育良好家风,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水平和道德风貌,树立社会新风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好的家风传播出去,影响血缘之外的更多人,也是一种传承方式。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的载体和部分。传承一种民族风范,需要每个家庭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延续。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家风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水平和道德风貌树立社会新风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 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家风可以内化为道德。伦理,外化为行为规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家风是传统的道德形式之一,是对人的熏陶感染。家风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载体。
  第三,通过挖掘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

  3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
  材料2:
  当习近平主席带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思考走上联合国讲台的时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场,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对全人类福祉的担当,赢得世界赞誉与支持。
  开创未来,离不开对历史的敬畏。70年前,联合国诞生。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联合国宪章,寄寓着先贤对和平的企盼,描绘出了战后世界的基本轮廓。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今天,当世界格局加快演变,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时,人类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思考和行动跟上历史的步伐?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各国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在21世纪的今天,继承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与创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30日)
  (1)    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要性所在。(5分)
  (2) 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5分)

  【参考答案】
  (1)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能维护地区稳定,才能维护世界和平,才能解决各种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只有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消除贫富悬殊,减少南北差距,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响应时代呼唤,顺应时代潮流,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方案。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依存的程度空前扩大。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国际社会各成员应当紧密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来这里,突破复试最后一道防线!

相关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