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造价工程师考试《土建工程》章节考题:第四章第一节
本文导航 第1页 选择题 第2页 选择题 第3页 选择题 第四章 工程施工技术 第一节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习题】场地平整施工前必须做好( )。 A.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B.计算挖填方量与平衡调配 C.选择施工机械 D.拟定施工方案 E.拟定施工工期 【答案】ABCD 【解析】场地平整前必须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挖方和填方的工程量,确定挖方、填方的平衡调配,选择土方施工机械,拟定施工方案。 【习题】浅基坑的开挖深度一般( )。 A.小于3m B.小于4m C.小于5m D.不大于6m 【答案】C 【解析】开挖深度在5m以内的称为浅基坑(槽),挖深超过5m(含5m)的称为深基坑(槽)。
【习题】在松散土体中开挖6m深的沟槽,支护方式应优先采用( )。 A.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横撑式支撑 B.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横撑式支撑 C.垂直挡土板式支撑 D.深层搅拌桩 【答案】C 【解析】湿度小的黏性土挖土深度小于3m时,可用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对松散、湿度大的土可用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挖土深度可达5m。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其挖土深度不限。 【习题】关于重力式支护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加固基坑周边土形成一定厚度的重力式墙,以达到挡土的目的 B.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具有防渗和挡土的双重功能 C.采用格栅形式时,淤泥质土的面积转换率不宜小于0.8 D.开挖深度不宜大于7m E.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答案】ABDE 【解析】采用格栅形式时,要满足一定的面积转换率,对淤泥质土,不宜小于0.7;对淤泥,不宜小于0.8;对一般黏性土、砂土,不宜小于0.6。 【习题】采用明排水法开挖基坑,集水坑应设置在( )。 A.基础范围以外 B.基坑底部中央 C.地下水走向的下游 D.经常低于挖土面1.0m以上 【答案】A 【解析】采用明排水开挖基坑时,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 【习题】通常情况下,基坑土方开挖的明排水法主要适用于( )。 A.细砂土层 B.粉砂土层 C.粗粒土层 D.淤泥土层 【答案】C 【解析】明排水法由于设备简单和排水方便,采用较为普遍,宜用于粗粒土层,也用于渗水量小的黏土层。 【习题】土方开挖的降水深度约16m,土体渗透系数50m/d,可采用的降水方式有( )。 A.轻型井点降水 B.喷射井点降水 C.管井井点降水 D.深井井点降水 E.电渗井点降水 【答案】CD 【解析】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习题】在渗透系数大、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适宜采用的降水形式为( )。 A.轻型井点 B.电渗井点 C.喷射井点 D.管井井点 【答案】D 【解析】在土的渗透系数大,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宜采用管井井点。 【习题】关于轻型井点降水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轻型井点一般可采用单排或双排布置 B.当有土方机械频繁进出基坑时,井点宜采用环形布置 C.北方寒冷地区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应用塑料软管 D.槽宽大于6m或土质不良的情况宜双排布置 E.为了更好地集中排水,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下游一侧 【答案】AD 【解析】轻型井点可采用单排布置、双排布置以及环形布置;当土方施工机械需进出基坑时,也可采用U形布置。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的情况,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的情况。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坑。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南方地区可用透明的塑料软管,便于直接观察井点抽水状况,北方寒冷地区宜采用橡胶软管。 【习题】下列对于推土机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质较软使切土深度较大时可采用分批集中后一次推送 B.一般每台推土机可配合的铲运机台数为3~4台 C.并列推土的推土机数量不宜超过3台 D.并列推土时,铲刀间距15~35cm 【答案】B 【解析】在较硬的土中,推土机的切土深度较小,一次铲土不多,可分批集中,再整批地推送到卸土区。一般每3~4台铲运机配l台推土机助铲。并列推土时,铲刀间距15~30cm。并列台数不宜超过四台,否则互相影响。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