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知识精选题(七)

全国等级考试资料网 2019-06-08 11:03:41 56

多项选择题

【例 1】

张某是某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张某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 18 条)

A.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B.组织或者参与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肓和培训情况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及时、如实报告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

【答案】ACDE

【解析】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㈢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㈣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㈤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㈥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㈦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试题来源:【2019安全工程师焚题库】[历年考题+模拟试卷+错题练习]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网校培训:针对每个考生的不同学习状况,进行有对性的讲解、训练、答疑、模考,送真题班+全真摸底评测+评测后名师点评+多媒体题库+考前直播密训。

报名资讯答疑|通关课程|模考题库,加入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交流群,685942924 有老师帮你解答。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例 6】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第 88 条)

A.拘留

B.拘役

C.警告

D.罚款

E.罚金

【答案】ACD

【解析】

第八十八条 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例 7】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应当符合的职业卫生相关要求包括()。(第 15 条)

A.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B.建立专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队伍

C.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D.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E.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答案】ACDE

【解析】

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

职业卫生要求:

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㈡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㈢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㈣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㈤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㈥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例 8】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者劳动过程中职业病的防护与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

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第 26 条)

B.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

书面告知劳动者(第 35 条)

C.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

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可不予变更(第 33 条)

D.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

35 条)

E.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

上签章(第 36 条)

【答案】ABE

【解析】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

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

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

动合同。

第三十五条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

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

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

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

上签章。

【例 9】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的措

施包括()。(第 7 条)

A.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消除并罚款

B.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了解情况并查阅、复制有关文件

C.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

D.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化学品的场所

E.对未依法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的危险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施关闭

【答案】BCD

【解析】

第七条 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

(二)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

(三)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装置、器材、运输工具,责令

立即停止使用;

(四)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

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运输工具;

(五)发现影响危险化学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

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有关

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例 10】

某日 9 时,某建设工地发生事故,现场安全员立即将事故情况向施工企业负责人报告,企业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

场营救。事故造成 7 人当场死亡,3 人受伤送医院治疗。次日 3 时施工企业负责人向当地县安全监管局报告事故情况,3 天

后 1 人因救治无效死亡。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该起事故报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现场安全员只向企业负责人报告,未及时向当地安全监管局报告,属违法行为(第 9 条)

B.企业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 22 小时向当地安全监管局报告事故情况,属于迟报(第 9 条)

C.企业负责人还应该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告(第 9 条)

D.因死亡人数增加 l 人,企业应当及时向当地县安全监管局和建设主管部门补报(第 13 条)

E.当地县安全监管局应当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第 10 条)

【答案】BCDE

【解析】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

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

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

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

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

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相关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