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土建中级职称给水排水专业基础知识强化试题二
本文导航 第1页 单选题 第2页 多选题 第3页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给水厂的处理规模是以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基础进行设计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的含义是( )。 A.某一年中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C.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B.设计规定年限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D.今后将出现的最高一日的用水量。 2.管网末端设水塔时,以下用水量情况中必须由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的是 ()。 A.最高日用水量 B.平均日用水量 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D.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3.给水管道与污水、雨水排水管道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 )m。 A.0.1 B.0.2 C.0.3 D.0.4 4.当工作压力 P≤0.5MPa 时,球墨铸铁管道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 )。 A. 2P; B. P+0.5; C. 1.5P; D. P+0.3。 5. 大口井井口周围应设不透水的散水坡,其宽度一般为( )m;在渗透土壤中,散水坡下面还应填厚度不小于( )m 的粘土层或其他等效的防渗措施。 A.0.5;1.5 B.1.5;1.0 C.1.5;0.5 D.1.5;1.5 6.在弯曲河段,取水构筑物位置宜设在河流的( )。 A 凸岸; B 凹岸; C 两岸均可; D 两岸均不宜设置取水构筑物 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水质常规指标中微生物指标有( )。 A. 3 项 B. 4 项 C. 5 项 D. 6 项 8. 凝聚过程要求对水进行快速搅拌,至多不超过( )。 A. 30s B.1min C.2min D. 3min 9. 机械搅拌澄清池宜用于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 )mg/L 的原水。 A. 1000 B. 3000 C. 4000 D. 5000 10.给水厂设计的普通快滤池滤层厚度为 0.7m,滤层表面标高 8m,沉淀池出水水位标高 9.5m,沉淀池至每格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大为 0.4m,该流程的主要问题是( )。 A. 沉淀池至滤池的水头损失太大; C. 石英沙滤层厚度太薄; B. 沉淀池至滤池的水头损失太小; D. 沉淀池至滤池的高程差太小。 在线做题:考试网土建职称考试章节练习题、模拟练习题、历年真题、自由组卷、专业答疑,更多详情咨询:690074840
二、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一层为 8m,二层为 12m,三层 16m,四层 20m,五层 24m; B. 工 业 企 业 内 工 作 人 员 的 生 活 用 水 量 , 应 根 据 车 间 性 质 确 定 , 一 般 可 采 用30~50L/(人·班),其时变化系数为 1.5~2.5; C.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宜采用 1.2~1.6,日变化系数宜采用 1.1~1.5; D.城镇给水管网的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5%合并计算。 2.当管网中无集中用水量时,树状管网中管段计算流量与节点流量的关系可概括为( )。 A 某节点上游管段的计算流量等于该点节点流量及该点下游所有管段计算流量的总合 B 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计算流量总合的一半 C 该管段沿线流量的一半与下游各管段沿线流量之和 D 某管段计算流量的数值等于该管段下游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合 3.给水系统中,( )按最高时流量进行设计。 A.水处理构筑物 B.二级泵站 C 无水塔管网中的二级泵站 D. 管网 4. 给水水源选择时应考虑( )。 A 应在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取水,且与农业、水利规划结合 B 水源可取水量充沛可靠 C 水源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D 水源应具有施工条件 5. 在饮用水的预处理加常规处理工艺中,预处理可以采用( )。 A. 粉末活性炭 B. 颗粒活性炭 C. 生物处理 D. 膜分离 6. 利用水泵叶轮混合时,应符合下列哪些条件。() A. 在取水泵的压水管中投药 B. 在取水泵的吸水管中投药 C. 取水泵距反应池的距离一般在 120m 以内 D. 取水泵距反应池的距离没有要求 7. 以下关于澄清池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将絮凝与沉淀两个过程集中在同一个处理构筑物中进行 B. 池内进行接触絮凝 C. 池中保持了大量矾花 8. 滤料层的膨胀度 e 可用( )公式表示。 D. 出水浊度达到 1NTU A.e =(L − L0)/L0× 100% B.e =(L − L0)/L× 100% C.e =(m − m0)/m0× 100% D.e =(m − m0)/(1 − m)× 100% 式中:L0――滤层膨胀前的厚度;L――滤层膨胀后的厚度; m0――滤层膨胀前的孔隙率;m――滤层膨胀后的孔隙率 9. 逆流再生固定床与顺流再生固定床相比较,其( )。 A.出水水质较好 C.再生度高 B.再生剂用量大 D. 树脂工作交换容量较大 10. 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满足未预见水量要求 (B) 便于管道维护 (C) 通风需要 (D) 防止管道冲刷 本文导航 第1页 单选题 第2页 多选题 第3页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 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叫做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 答案:C。 解析: 在设有对置水塔的管网中,管网在最高用水时必须由二级泵站和水塔共同供给, A、B、D 的用水量下,均有可能因不同的泵站分级设计而发生向水塔转输流量。 3. 答案:D。 解析: 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附录 B。 4. 答案:A。 解析:铸铁及球墨铸铁管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 P≤0.5MPa 时,应为 2P;当工作压力 P>0.5MPa 时,应为 P+0.5。参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5. 答案:D。 解析: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第 5.2.13 条。 6. 答案:B。 解析:在河流弯道处,因凹岸受到冲刷形成主流深槽,近岸水流较深,而凸岸则岸坡平缓,容易有泥沙淤积,因此,取水口应尽量设在弯曲河段的凹岸,以减少泥沙和漂浮物,冬季在凹岸取水有利于冰和水分层,减少冰凌对取水口的影响。 7.B 为正确答案。要熟悉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8. C 为正确答案。见混合要求。 9. A 为正确答案。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3 册)城镇给水(第二版)》P547,表 8-9。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3 册)城镇给水(第一版)》中要求,进水悬浮物宜长期低于 5000mg/L。由于新的饮用水标准对浊度的要求更加严格,故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取值应更偏于安全。 10. D 为正确答案。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9.5.22 条,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 1.5~2.0m。由于滤层表面标高为 8m,沉淀池至每格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大为 0.4m,因此沉淀池出水水位标高应为 8+(1.5~2.0)+0.4=9.9~10.4m。而题目中所给沉淀池出水水位标高仅为 9.5m,因此该流程中沉淀池至滤池的高程不足。 二、多选题 1. 答案:B、C。 解析:A 不正确,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1 层为 10m,2 层为 12m,2 层以上每增加 1 层增加 4m,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第 3.0.9 条。D 不正确,城镇配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量之和的 10~12%计算;未预见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量及管网漏损水量之和的 8%~12%计算。 2. 答案:A、C、D。 解析:由节点的水流连续性方程可得,某节点上游管段的计算流量(即为所有的流入该节点的流量)等于该点节点流量及所有该点下游管段计算流量的总合(即为所有的流出该节点的流量),即为答案A。进一步经转化方程形式可得,某管段计算流量的数值等于该管段下游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合,即为答案D。将答案D中所有节点流量还原为管段的沿线流量,则得到答案C。 3. 答案:C、D。 解析:水处理构筑物以最高日平均时流量为基础进行设计,故答案A不正确;管网及管网中无水塔时的二级泵站均需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进行设计,答案C正确;因管网中有水塔时,二级泵站的设计按分级流量考虑,以最高一级流量为设计流量,故答案B笼统地说二级泵站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进行设计是不全面的;管网的设计流量在有水塔时和无水塔时均为最高日最高时流量,故答案D正确。 4. 答案:A、B、C、D。 5. A、C 为正确答案。粉末活性炭、生物处理、臭氧预氧化、氯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等是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方法,而颗粒活性炭和膜分离是深度处理方法。 6. B、C 为正确答案。只有在取水泵的吸水管中投药,才能利用水泵叶轮进行混合;取水泵距反应池的距离一般在 120m 以内,距离过长会使絮体长大,可能会在水泵的压水管中沉积。 7. A、 B、C 为正确答案。澄清池的技术特点见《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二版)》P149。按设计规范设计并正常运行的沉淀池和澄清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 5NTU,只有滤池出水才可满足浊度小于 1NTU 的要求。 8. A、D 为正确答案。A 公式为膨胀度定义;D 公式见《给水工程(第四版)》P329,可根据膨胀滤层的水头损失计算公式(见《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二版)》P172~173 的式 1-4-42))推出。 9. A、C、D 为正确答案。见《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二版)》P236 顺流再生固定床的特点,逆流再生固定床与之相反。 10.A、B、C 解析: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为未预见水量的增长留有余地,避免污水溢流污染环境;污水中含有易燃液体或沉积污泥中析出有害气体等,需留出适当的空间以利通风;便于管道清通和维护。防止管道冲刷是通过最大流速来控制的。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