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登尔湖读后感

全国等级考试资料网 2019-05-27 13:10:30 42

回到自然的生活

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瓦登尔湖》的书。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很漫长,我希望能理解作者在书中描绘的情景和他的思想。因此,虽然读一章可能只用半小时,但我要在一天的阅读完成后,再重新慢慢地感受书中内容所带给我的思考。我觉得每一本书每一次看都会带来新的感受,而每一章都值得反复体会。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一天一天地,我将这本书读完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大致清楚了它描述的是怎样的经历:《瓦登尔湖》是记述作者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边隐居两年零两个月生活的作品,在基本自给的过程中,与大自然相伴,并重塑自我生命的经历。

这本书有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愈是富足的人,舍弃的事物就愈多。

那么富足”与舍弃”有什么关系?富足”,如果是指拥有很多财物,那与舍弃”是不是相冲突?

在文中,这句话出现在我”选购即将要生活的土地时,却并未像其他购买土地的人一样,思考怎样利用,而是觉得其他的我都不在意”(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标)。这么看来,他所说的舍弃”应该是物质层面的舍弃,富足”却是精神上的富足。作者并不需要太多附加的装饰,他觉得只要能够欣赏眼前的美景,无论我被置于何地,我都能在那里安然地生活,家不过就是一个栖居之地”。作者的这种态度也许可以用随遇而安”来形容,虽然他的生活态度我还不能完全的理解,但从书中的描写中,我能够看出他的精神世界很丰富。作文富足”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

其实在我看来,这句愈是富足的人,舍弃的事物就愈多”不仅可以在书中感叹我”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能用来形容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如果只懂得一昧地向大自然索取,即使现在过上了舒适的生活,总会遇到一个淋满鲜血的将来”。毕竟将来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却可以为之准备的。美国原住民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地球,既是从父辈手里继承来的,也是向子孙手里借来的”。试想,身为子孙,是否愿意接下父辈的烂摊子?身为父辈,是否要有还子孙们一个宜居地球的义务?

将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有道理:舍弃的事物愈多,就愈是富足”。如果能放下一时的贪念,是否会获得更多?是的,总有人会认为只有拥有得越多才会越富有,于是在不断掠夺资源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但像我思考过的,富有”也能是精神上的富有,那么,与美好的未来相比,美好的现在就显得十分自私了。诚然,有什么比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加舒心呢?但是,适度地放下,适度地舍弃,即使只是体验一下新的生活,又有什么不行的呢?只要舍弃那样一时的贪念,这样便能获得拥有一个未来的富有,同时还子孙一个平等的可以去享受的未来。

在《瓦尔登湖》这本书中,作者描述的不仅是身”的生活方式,也有心”的生活方式。老实说,也许我不尽理解他的想法,也并没有资格去说赞同或不赞同。但我仍然希望,也相信,有朝一日,我也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

相关资料

相关阅读